1966~1976年中国国民经济概况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佚名

主角:习近平李成瑞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关于“文革”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目前学术界大体接受“三落两起”的说法:11967年到1968年国民经济受到“全面内战”破坏而急剧恶化,出现倒退;21969年至1973年国民经济在战备需要和高速度、高投入的支持下,有所恢复和发展;31974年因“批林批孔”运动的严重冲击,国民经济再度出现困难局面;41975年邓小平主持整顿工作,使“四五”计划得到完成;51976年在“反击右倾翻案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相继去世,唐山大地震等的影响下,经济再次陷入低谷。也有观点认为:“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前5年从急剧恶化到缓慢恢复,后5年从畸形发展和调整到起伏动荡马洪等主编:《当代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18-331页。。

对于“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受的严重损失,各方面论著都有共识。陈雪薇《经济建设的停滞、倒退以及历史教训——评“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经济建设》一文指出,“文革”10年经济上的每一次起伏,都同政治上的干扰和反干扰、破坏和反破坏密切相关。这表明,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就没有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十年后的评说》,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陈东林从四个方面对这些损失进行了具体分析:1武斗、造反、***、停工停产等政治动乱冲击和破坏生产建设,造成了直接的有形的巨大物质损失,虽然无法计算总量,却是有目共睹的。2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在应有发展速度下取得大的成就,同“文革”之前的14年(1953年至1966年)和之后的6年(1977年至1982年)平均速度相比,都是比较缓慢的。“三五”计划和“四五”计划虽然得以完成,但“三五”计划本来可以提前两年完成,“四五”计划的较高指标则被大大压缩。3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许多重大项目的完成是靠多投资、“大会战”和多消耗取得的,时间也大为延长。4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人均年消费粮食1976年低于1952年水平;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下降,只提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造成了严重欠账;配给票证比“文革”前又有增加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604-607页。。

但对这种损失达到的程度,即对“文革”时期国民经济整体状况的评价,各方面论著的看法存在分歧。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比较通行的观点认为“文革”时期“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以下简称“崩溃边缘论”)。另一种观点认为,“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虽然遭受了严重损失,但仍然有所发展(以下简称“有所发展论”)。除此之外,还有境内外一些舆论,认为“文革”时期的国民经济不是“濒临崩溃边缘”,而是“已经崩溃”。网络上也有观点,认为“文革”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伟大,没有什么损失。后两种观点在国内学术界得不到认同,本书不予评述。

猜你喜欢

历史同人小说历史言情小说历史三国小说历史架空小说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1966~1976年中国国民经济概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