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捷径:毛泽东发表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在汇报划分中央和地方企业隶属关系时,毛泽东说:

是不是中央部门想多管一点?要注意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划分的主要根据是供销范围。

“新建一个8万纱锭的纺织厂,生产一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汇报中的这个材料,给毛泽东很大启发。他肯定地说:

轻工业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很重要,能多搞尽量多搞些。

3月2日,听地方工业部汇报。在汇报前,毛泽东先讲了一段怎样作汇报,怎样写文件的问题。他说:

有什么办法使人听了不致忘记?照这样汇报,听过去就忘记了。讲存在的问题,要举事例,把人指出来,不举事例等于无用,别人不好懂。文件重要的是要使人懂,为了使人懂,长一点也不要紧。文字方面不是要反对标语口号吗?就是要有具体形象,有人物。没有具体形象,作品就没有生命。半个月来汇报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是使我强迫受训,比坐牢还厉害。坐牢脑子还自由,现在脑子也不自由,受你们指挥。只有观念形态,没有物质,要脱离实际。你们这些条条,一定是从许多具体问题的材料中得出来的,应把具体问题写清楚。

在地方工业部的汇报中,引起毛泽东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

毛泽东说:

苏联有一个时期很集中,也有好处,但缺点是使地方积极性减少了。我们现在要注意这个问题。地方政权那么多,不要使他们感到无事可做。这表明,毛泽东关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思想,已经萌生。

至此,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关于产业结构问题,主要是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问题,毛泽东也有了自己的看法。

从1949年到1955年,中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全面增长,但增长速度重工业最为突出。计委认为在解放前,我国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少比重,重工业的基础则更加薄弱。因此,当时工业建设坚持以重工业为中心是正确的。

重工业薄弱,要很快赶上去,但过分突出,脱离合理的比例关系,会产生不良影响。对此,东欧一些国家已有这方面的教训。毛泽东听取了中国工业部门的报告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已经了如指掌。毛泽东总结汇报问题

1956年3月3日,毛泽东听轻工业部汇报。汇报到烟叶质量下降时,毛泽东批评说:

农产品质量下降,要向农业部斗争。农业部要设技术作物局。

这次汇报,也谈到沿海地区工业的利用问题和多发展轻工业积累资金的问题。对此,毛泽东说:

鞍钢、石景山钢铁厂、上海造船厂等沿海的重工业都利用,轻工业为什么不利用?要积极合理利用。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另辟捷径:毛泽东发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