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封锁:粉碎美国指使台湾对大陆封锁禁运

来源:网络

状态:连载中

作者:70周年专题

主角: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上述资料说明,中国需要大量的橡胶,但橡胶却是美国的禁运物资之一。

当时,中国从陆路进口轮胎采取了这样一种办法:把从香港经过边境口岸进入内地的汽车,换上全新的轮胎入境,同时在车上载运原有的旧轮胎。待车进到内地后,再卸下新轮胎,换上原有的旧轮胎返回香港。

当时从陆路进口轮胎的另一种普遍应用的办法就是人挑肩扛。从香港岛运到内地,一个民工要翻山越岭,行走的速度很慢,往往需要两天。

民工在运输途中可能路过自己的家,就将轮胎放在家中休息,第二天再继续运。有的汽车轮胎又高又重,民工就把轮胎摆平,站到轮胎中心,巧妙地挑起轮胎行进。但这样的运输很难满足战争的需要,所以中苏领导才决定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橡胶。

毛泽东下达指示后,中共中央责成陈云负责筹建橡胶园工作。陈云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开始部署橡胶种植工作。

1951年6月,陈云就橡胶种植工作向毛泽东写报告,介绍了海南岛的种植历史和现状,以及在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种橡胶的可能性。

1951年7月2日,陈云、薄一波、李富春致电中南、华东、西南军政委员会。

致电指出:

橡胶是工业的重要原料,帝国主义国家已禁止橡胶输入我国。为此,一方面应尽可能扩大海南巴西橡胶树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必须在粤、桂、滇、川、闽等省找寻宜于种植印度橡胶树的地区,并找寻其他胶树胶草。

1951年8月11日,陈云、薄一波致电毛泽东、中共中央,报告中财委与林垦部召开的专业会议拟订的在大陆播种橡胶树的初步计划。

1951年8月13日,毛泽东向斯大林通报了这个计划。叶剑英指挥种植橡胶树

1951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在华南地区建立橡胶生产基地,并由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直接挂帅,负责组织领导工作。

1951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在广州成立了华南垦殖局,叶剑英兼任垦殖局局长。

1951年8月,林垦部起草了《政务院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该决定指出:

我国军队以陆军为主,所以仅在海南岛种植橡胶树不保险,要想法在大陆培植。

1951年8月,中财委和林垦部共同召集粤、桂、滇、川省及中南、西南、华南军政委员会林业主管人员开会,研究在大陆播种橡胶树的初步计划。

橡胶树是多年生的热带作物,从播种到成熟后可以割胶大约需7年的时间。中国的海南岛适宜橡胶树的种植,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只有零星的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在中国南方的其他一些地区,经过实地调查也发现了一些橡胶树,说明广东、广西的某些地区也可以开辟橡胶园的种植。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冲破封锁:粉碎美国指使台湾对大陆封锁禁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