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砚瓦沈婉佳

来源:掌中云

状态:已完结

作者:一高先生

主角:陶砚瓦,沈婉佳

微信阅读


精彩内容阅读

陶砚瓦今天高兴,是因为他昨天下午下班前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湘西某县文联副主席沈婉佳打来的。说她获得了年度诗歌大奖,等下月要来京领奖。她按要求准备了获奖感言,填了一阙《鹧鸪天》,马上发他手机上,希望陶砚瓦帮着书写装裱,届时拿到台上展示,以增加现场效果。

陶砚瓦此前已听京城诗友讲过,说本次诗歌年度大奖的资金,是历年最高的:获古体大奖的30万元,新体大奖10万元;古体、新体青年奖各两人,古体每人5万元,新体每人3万元。建国后在诗歌这个领域里,一直是新诗独领风骚,动不动就是“啊!大海啊!”古体诗词平平仄仄,规矩很多,格律很严,不招人待见,在文坛上连个丫环都不如。近年来情况有变,从中央领导到平民百姓,写古体诗词的人多起来了,看的人也多起来了,竟有否极泰来,由敲边鼓到打头阵之势,真个是风水轮流转了!这不,在陶砚瓦印象里,从奖金的设置上,竟然第一次由古体风头盖过了新体。

沈婉佳得的是青年奖。电话里陶砚瓦问她,这次奖金够请客了吧?沈婉佳干脆说:不够!你们北京的饭店宰人太狠了!陶砚瓦连说热烈祝贺,也以一连串“好、好、好、好”,答应了沈婉佳的所有要求。

果然手机上收到沈婉佳一条短信,内容便是《鹧鸪天》词:

诗海无涯任我翔,诗心有翼上穹苍。灯窗唤取同三韵,星月邀来共一章。花世界,梦衣裳,小城郊外总芬芳。今生幸有诗陪伴,小鸟合当作凤凰。

陶砚瓦看了,感觉还行,没什么问题。沈婉佳是他最信赖的诗友之一,自己的作品经常给她发过去求正,婉佳也从不客气,有意见就提,而且还很坚持。陶砚瓦也不是言听计从的主儿,也经常与她争论。这正是作诗所需要的。

当晚他便在机关食堂草草吃了点东西,返回办公室就铺纸挥毫,把那首新词竖写在一张四尺宣纸上。挂起来,端祥一阵子,看到几个毛病,又折腾一遍,挂起来再看。直写了五遍后,并排摆在一起,看过来,看过去,最后还是选了第一次写的。看看摆放在桌子上的手表,已是10点多钟。他拨通家里坐机,告诉爱人杨雅丽,今晚单位有事加班太晚了,就在办公室睡了。

早晨爬起来到食堂吃了饭,就上楼拿了挑的那幅字,开车来“咏宏斋”,准备让张嵘的媳妇小王抓紧装裱出来。

张嵘的店很小,但其名号“咏宏斋”却很典雅。张嵘的爸爸张殿奎是个语文特级教师,从安徽老家退休后,进京创业,开了这家小店。张殿奎雅好诗文,和陶砚瓦在一次诗会上相识,由诗友成了挚友。这个店名就是陶砚瓦起的,“咏宏”二字出自谢灵运的《山居赋》:“指岁暮而归休,咏宏徽於刊勒”。“咏宏”二字后面是“徽”字,暗藏着他的籍贯。另因他既经营装裱,也经营牌匾刻字,恰与“刊勒”吻合。此名一出,张殿奎拍案叫绝。可惜他几年前患肺癌走了,留下这个小店由儿子张嵘经营。张嵘还有个双胞胎哥哥叫张峥,接替父亲在老家教书。张嵘的媳妇小王原来就是装裱工,张嵘娶了她,既是媳妇又是技工,小两口把小店打理得风生水起。店里也挂着陶砚瓦的字,明码标价。可惜陶砚瓦人无名,字乏力,少有问津。

您的位置 : 小说> 小说库> 陶砚瓦沈婉佳
返回顶部